撰文/小亮.攝影/Jacky
2008/10/29發表,已被閱讀222,179次

拿到TomTom XL,著實讓我嚇了一跳。因為就導航機這樣的產品,產品包裝的大小一向不精巧。因為有著4吋左右的顯示幕,機體尺寸先天有著一定的限制。尤其XL,從名字就知道,是以螢幕尺寸超大為賣點。根據原廠的資料,XL的螢幕對角線達4.3吋之多,幾乎與光碟的直徑一樣了。有這樣巨大的螢幕,我根本不會奢求XL的包裝是多麼輕巧的東西。心中預期的還是一個像辭海一樣巨大的紙盒。不料,TomTom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從TomTom巨大的紙袋中拿出XL,不到5公分的厚度,在GPS的市場裡可說極為輕薄。這個尺寸,大概就像當年1盒10片裝5.25吋軟碟片的尺寸吧,著實令人意外。

驚奇還沒有到盡頭。打開盒子,盒子內是標準TomTom的包裝風格。一個透明的薄塑膠蓋,展示著XL導航機的機體。下面則是整齊的排列著XL的說明書。簡單大方,相當不錯。

雖然訴求超大4.3吋螢幕,不過實際拿到TomTom XL的紙盒包裝,整體的體積仍不顯過於龐大。

而把XL從塑膠盒拿出來,手指摸到一大塊意料之外的東西。一整塊,突了出來,讓手指拿持的面積變得相當的小。整個觸感,就是一個怪啊。

這個怪,可是XL設計的精華啊!

有別於過去接觸的導航產品,車架總是採立體設計,收納上不甚便利;TomTom XL的車架設計相當具有巧思,可完整平貼於機背之上。

匠心獨運的多用途車架

光滑而大尺寸的吸盤,一看就知道是將TomTom固定在前擋玻璃的車架。試著將以球型接頭相接的2個圓形的組件,稍稍撥開,便看到整個車架機構的全貌。

大型吸盤以球狀關節連結導航機體,使用者可輕鬆找到適當的瀏覽角度。

整個車架的設計,為了追求平整化的可能,採與吸盤等大的圓形零件組合而成。使用者僅需要順時針方向旋鎖吸盤背後的旋鈕約1/6圈,內部螺紋的設計,便能將吸盤拉緊,產生低壓,讓吸盤緊緊地吸附在玻璃上。而使用球型接頭的設計,讓使用者能輕鬆調整到最佳的觀看角度,使用相當的便利。而由於旋鈕的半徑相當的大,能輕鬆產生大力矩,使用者在旋鎖時並不需要花什麼力氣,用指尖輕推即可,相當輕鬆。

利用大形旋鈕,使用者僅需動動指尖,便可將TomTom XL吸附在玻璃表面之上。

而車架的設計還不僅如此。在球型接頭的另一端,是個圓環結構,套在XL背面的喇叭上,讓整個機構是能夠隨使用者的需求任意旋轉。這個看似不起看的設計,卻是讓XL的使用有更多的彈性。使用者可以將球型接頭旋轉至側面,將XL吸附在車門玻璃上,駕駛便能夠享用完整的前方視野,不會再被導航系統擋住。使用者亦可以把球型接頭,後方的機構便可以變成立座,不論是放在中控臺上或是與電腦連線更新軟體時,都能便利的使用。而機構與機體之間是採用3個金屬彈簧卡榫連結,輕輕一拉就可以取下,讓使用者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機背上的圓環結構設計,可供使用者依不同需求任意旋轉,帶來更具彈性的實用機能。

能夠將車架與主機結合在一起,拿在手上又不見累贅,讓使用者可以輕便的隨身攜帶,當成隨身導航機來使用,這個兩用式的設計,相當的不錯。

廣  告

造型簡潔流線,螢幕尺寸超大

而在機身部份,XL的造型相當的清爽大方,整體採用圓弧式設計,讓四邊的厚度降到1公分之內,而背面中央由於大尺寸的喇叭之故,厚度超過了2.5公分。中間厚四邊薄的設計,相當符合雙手持握時的曲度,讓XL在以雙手拿持時,相當便利,即便是當隨身機使用,亦極為方便。而灰黑色塑膠框的外殼,加上銀色的邊框,亦是圓角的設計,整體視覺感受相當的柔和。

TomTom XL採用四角薄、中央厚的機體設計,並以圓滑線條修飾轉折,整體視覺感受相當的柔和。而機體外殼僅有電源開關和USB接頭,簡化使用的複雜性。

XL在介面的設計上依舊採取極為簡潔的概念,除了右上角的電源開關,以及中間下方的USB接頭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插槽與按鍵,讓使用者完全不會有使用上的困擾。

按下電源鍵,正式進入TomTom的世界。

圖資簡潔易讀,充滿歐洲風味

一開機之後,便直接進入導航畫面,讓人有種隨時整裝待發的氣氛。整個畫面的設計相當的簡潔,上面是導航地圖的畫面,下方則是行駛指示與各項行車資訊的狀態列。而一看畫面上方的導航地圖,我們就知道,TomTom的確是從歐洲來的。

一如多次在歐洲參加試車活動時所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TomTom XL地圖圖資的描繪方式與臺灣廠商衛星導航的圖資並不相同。臺灣廠商的圖資延續紙版地圖的習慣,對於主要幹道、街路、巷道等不同等級的道路,在描繪上使用的線條粗細輕重、圖面上路幅的寬窄,在設定上有相當的差異,因此在圖資上,大街小巷的分別十分明顯。

而TomTom以及歐洲旅遊地圖的設計則不同。街道與巷弄,在地圖上的寬窄差異不大,讓可以行走的路徑顯得格外清晰。而在不影響圖資正確性的前提下,圖面上描繪的線條會進行最佳化,讓道路網顯得更為整齊,並適度加入圓弧的元素,而地圖的配色以柔和的淺色系為主,但又能保持適當的對比,讓地圖的呈現相當清爽大方,旅遊資訊的判讀上更為輕鬆容易。在這方面的表現,TomTom獲得試用組相當好的評價。

TomTom XL的圖資系統偏歐系作風,大小巷弄在地圖上的顯示差異不大,讓主要路徑顯得格外清晰。而柔和的畫面配色,也讓地圖的判讀更為輕鬆容易。

介面簡單,操作簡便

一如TomTom一向的設計,在導航畫面下,輕觸地圖的部份,便能進入功能表。由於XL並不若Go 720等機型般擁有記憶卡插槽及多媒體應用的設計,因此XL的功能表相當簡單易用,全數都是導航功能與基本設定的選項,使用者絕對不會搞混。

由於未具備擴充插槽和多媒體應用功能,TomTom XL的選單項目皆為導航相關功能與基本設定的選項,使用者絕對不會搞混。

點選「導航到...」的選項,便能設定本趟行程的目的地。使用者可以用地址、景點、地圖中尋找或是座標輸入的方式,按照系統指示,規劃整個行程。就趁著週末時間,就以地址輸入的方式,讓系統帶著我走一趟吧。

使用者可依多種方式尋求規劃所欲前往的地點,而TomTom XL亦具備加油站、餐廳和住宿等特殊選單可進行分類搜尋。

不過,在輸入地址的時候,就碰到了問題。我按著臺灣的習慣,在城市的欄位輸入臺北縣,結果系統在輸入「臺」這個字時就出現「未找到符合條件的城市!」。在改成輸入「台北縣」之後,系統方能繼續操作。

依過去的使用經驗,在TomTom XL上輸入「臺」字,結果卻出現「未找到符合條件的城市!」。需改成輸入「台北縣」之後,系統方能繼續操作。

系統接著就要我輸入道路的名稱,並沒有要求輸入鄉鎮市區的資訊。我再按著指示輸入中正路這個全臺每個行政區都有的路名,結果TomTom就列出了資料庫中所有臺北縣內中正路的資料。捲了捲,TomTom在這裡總共列出了超過200組中正路及中正路巷弄的資料,讓我選擇。一路捲了超過20頁,都還沒有看到我想要找的目的地,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TomTom XL在搜尋的使用邏輯上,僅需輸出鄉鎮市區的行政區資料或是路名,系統便會找到相符的資訊,供使用者再行挑選。

靜下心來想一想,再反覆的操作幾次,終於豁然開朗。TomTom的介面是由歐美系統翻譯過來的,依著歐美地址的寫法,臺灣的鄉鎮市區的資料,是輸入在City或Town的欄位之中,很明顯TomTom的系統中用的是City的字樣,因此翻譯成中文就變成城市。而對臺灣使用者而言,「城市」的欄位,對應的是縣市等級的行政區。在中西文化差異之間,造成行政區層級認知的差異,因此才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因此使用者在輸入時,在城市的欄位中,只要直接輸入鄉鎮市區的行政區資料即可,並不需要輸入縣市的資料,TomTom便會自動幫你找到相符的資料,使用者再從列表中挑選即可。而後續的街道資料,使用者亦僅需輸入路名,TomTom就會找出符合的街道巷弄列表,供使用者選擇。最後,只要再輸入門牌號碼,整個導航的設定就此完成。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TomTom在目的地設定完成後,還會問我是否要在特定時間抵達。明明是1小時的路途,我就刻意輸入距出發只有15分鐘後的1300,看看TomTom有何能耐能讓我以4倍的速率,完成我的旅程。

TomTom XL也提供「偏好的抵達時間」功能,讓使用者可選擇預定的抵達時間。

由於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上,會經過收費站,XL在路徑規劃完成後,便會詢問是否繞過收費站,讓使用者先行選擇,相當的貼心。

在路徑規劃完成後,系統也會細心地詢問是否要繞過收費路段。

整個導航的畫面,依舊是簡潔地讓人讚許。在地圖上就只有簡化的道路圖以及清楚的路徑導引以及轉向指示。而下方的狀態列則分為2個區塊,左側是下一個轉向指示以及距離,讓駕駛者能預做準備。右側則是行駛中的各項資訊,包含與目的地間的距離、衛星訊號強度、還需要行駛時間以及預計抵達時間、現在時速等數位化的資訊,讓使用者能掌握行車狀況。相當的清楚。不過很奇怪的是,畫面上一直有個紅色負數,怎麼消都消不去。

大螢幕的配置,讓各項資訊皆能一目瞭然:除了清楚的地圖和路徑指示外,螢幕下方左側可顯示下一個轉向指示以及距離,右側則是行駛中的各項資訊,包含與目的地間的距離、衛星訊號強度、還需要行駛時間以及預計抵達時間、現在時速等數位化的資訊。

研究了使用手冊後才了解,這個紅色負數的出現,就是剛剛特定時間抵達設定的關係。由於我設定的時間較系統規劃上可以抵達的時間早很多,因此系統就以紅色負數告訴我,以目前的狀況,當我到達目的地時,是較我設定的時間遲到的,並隨時計算遲到時間的長短。而若是依系統指示能提早抵達現場時,這個數字就會呈現黑色的正值,告訴駕駛在到達現場後,還有多少時間的餘裕。對於與時間賽跑的商務人士而言,相當的實用。

在右小角的資訊區塊,系統也會依目前的行車狀況,即時進行計算顯示,告知駕駛與當初設定的預計抵達時間有無出入。

外接狀置連結交通資訊系統

而XL Traffic最大的賣點,除了XL的大尺寸之外,其實就是在其可以接收交通資訊廣播的功能。XL Traffic隨機包裝中,有贈送1個USB接頭的線組,這便是其TMC功能的模組。使用者需要使用TMC功能時,只要將這個線組,串接在車充線與主機中間,便能自動啟動XL Traffic的交通資訊功能。

隨機附贈的TMC功能模組,可接於主機與車充線之間,便可開啟XL Traffic的交通資訊功能。

在接上TMC模組之後,XL Traffic導航畫面的右側,便會出現1個縱向的訊息欄,這便是交通資訊系統的顯示。其最上方的圖示,代表著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一路交通的狀況。TomTom所接收的是交通部所提供的即時交通資訊廣播,因此可以獲取與警廣相同的資訊。而XL Traffic亦會將TMC的資訊納入考慮,估算出行程相對於最佳狀況,會被擔擱的時間,對於長途行駛的駕駛人而言,著實便利。

為測試TMC的功能,我們假設以高雄市中心為目的地設定一個新的路徑。XL Traffic在安排好行程之後,使用者可以輕點畫面的右側,跳到交通資訊系統,以顯示路況功能,查詢沿路的狀況。在測試的當下,系統顯示從臺北到高雄沿途,總共有11起事故發生。而在此畫面,使用者可以按左右方向鍵,一一檢視各個路況的詳情,而XL Traffic亦會告知使用者每個路況與現在地的距離及時間,以及路況的位置。而使用者更可以用第1個畫面的減少延遲,或是每個路況一一選擇避免的方式,來要求XL Traffic重新規劃路徑,相當方便。

接上TMC模組後,主畫面螢幕右方便出現交通資訊系統的相關訊息,輕點畫面後,便進入交通訊息選單,使用者在此可得知各項即時路況,並依路況再行規劃路徑,以迴避交通事故所帶來的時間擔擱。

彈性架構,提供使用者參與與擴充性

而除了TMC功能外,XL Traffic亦能透過TomTom Home這套程式,與電腦連線。使用者在操作XL的過程之中,會發現到TomTom內部有許多特別的功能,像是地圖修正、測速雷達位置修正等。TomTom的衛星導航在設計時,對於資訊採取半開放式的設計,讓使用者能隨時在自己的機器上記錄並訂正實際行車時所碰到的問題。在與電腦連線後,便能透過電腦,上傳至TomTom的系統中,在TomTom確認後,便會公布,讓所有的使用者能共同參與,維護資訊的正確性,相當的具有網路共享的精神。而使用者還可以透過系統,向TomTom購買各國語音導覽以及地圖檔案,讓XL Traffic可以寰宇通行。

功能豐富實用,可惜日照下對比不足

在幾天的使用下來,TomTom XL Traffic的表現不凡,尤其是搭配TMC系統,對於經常進行中長途行駛的試車組而言,十分受用。不過XL Traffic由於車架的設計,讓螢幕十分貼近前擋風玻璃,在大太陽底下,畫面的對比並不明顯,對於畫面的資訊判讀,會有所影響,略為可惜。而外接式TMC裝置的設計,讓使用XL Traffic時,中控臺上的線路顯得較多,亦是可惜之處。不過以其8,990元的建議售價,可以擁有大尺寸的顯示畫面與TMC的功能,仍是相當不錯的選擇。